山大EMBA简介

2019-12-16

百年山大 百年神韵

  历经战乱年代的坎坷,身受建国初期的萧条,承接改革开放的润泽,恰如洞穿世事的睿智老人,山东大学跨越世纪,一步步走来。

  山东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袁世凯上书光绪帝《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年,经光绪帝御批在济南创办了山东大学堂。它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

  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原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形成了以文史见长的传统优势,并因此造就了山东大学发展史上的多次辉煌时期。其间也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内外良好的声誉。

  百余年来,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史学家郑鹤声、童书业、黄云眉,医学专家孙鸿泉、尤家骏、张汇泉,化学家邓从豪、朱兆良、薛群基,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王淦昌、束星北,数学家潘承洞,国际知名的金融数学家彭实戈,内燃机专家丁履德,力学专家刘先志,电力工程专家薛禹胜,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作家臧克家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

       山东大学堂(后称山东高等学堂)可谓山东省近代正规高等教育的鼻祖,是山东省内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它的建立,为山东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无数人才。几经迁徙分合、春华秋实,山东大学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

分享